江湾是江姓族人聚居村落。这支江姓本是西汉名相萧何之后,故称“萧江”。
北宋神宗年间,八世祖江敌迁居江湾,后衍成巨族。
萧江氏世代崇文重教,因而文士官宦,代不乏人,尤以明代名臣江一麟和清代鸿儒江永最为杰出。
宏伟瑰丽的宗祠,气度不凡的官邸,精雕巧构的商宅,朴素典雅的书斋,至今仍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。 |
|
◀ 江祯:原为萧祯,汉代宰相萧何之后,唐僖宗朝柱国上将军、江南节度使。因其父(当朝宰相)萧遘被陷害赐死,他避祸隐居,并“指江易姓”。为区别其他江姓,故称“萧江”。 |
|
◀ 江敌:萧江江湾始祖。
萧何之后传至南北朝时,萧衍创建了南朝的第三个王朝梁朝,萧衍称高祖武帝,江湾的萧江氏乃是高祖武帝的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之后嗣。到了唐代,这一派中的萧嵩、萧华、萧复、萧置、萧仿、萧遘相继出任宰相,史称唐朝萧氏“八叶宰相”。这在中国历史是是鲜见的。 江桢长子江董自歙县黄墩迁至婺源,宋朝江董八世孙江敌又率人迁居风水宝地婺源云湾,云湾改为江湾,江敌就成为了萧江氏移居江湾的始祖。 |
|
◀ 江永: 清代著名的经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数学家、天文学家、乐律学家,徽派学术的开创者。
他在数学、天文学上受梅文鼎影响很大。字慎修,又字慎斋,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)人。生员出身,晚年入贡。博通古今,尤长于考据之学,深究《三礼》,撰《周礼疑义举要》颇有创见。于音韵、乐律、天文、地理均有研究,著作有《明史历志拟稿》、《历学疑问》、《古今历法通考》、《勿庵历算书目》等,《四库全书》收其所著书至十余部。戴震、程瑶田、金榜等皆其弟子。 江永博通古今,擅长于考据,著书极多,有27部著作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,现仅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就存有江永著作131部。 江永是个博学通才,步入中年后,学术思想日臻成熟,开始厚积薄发,著书立说。他将宇宙万物比作一个“丸”,“弄丸”即是研究探索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。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“弄丸斋”,自号“弄丸主人”,专意编撰书籍。41岁写成《礼书纲目》88卷。54岁写成《四书典林》30卷。其后,他的《近思录集注》《春秋地理考实》《周礼疑义举要》《礼记训义释言》等鸿篇巨制纷纷问世。 |
|
◀ 江一麟: 字仲文,号新源,婺源县人,嘉靖三十二年(1553) 进士。
幼随祖江骥习《易经》,读书刻苦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中进士,授职安吉州知州,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 知安吉州(治今浙江安吉县)时,平息矿乱,因功升任工部郎中。其时严嵩为内阁首辅,言官吴时来等上疏攻其贪赃枉法,被逮入狱。一麟为此上疏,力救吴时来,使之得以释放。不久一麟调任广平府 (治今河北省永年县) 知府。隆庆元年(1567),朝廷考察天下官员政绩,一麟在广平府知府任上被评为第一。不久东南各地倭寇蜂起,因一麟政绩突出,升监军副使,前往广东征讨倭寇。广东百姓为图小利,卖米给倭寇,以此求得一时安宁。一麟到任后,当即令各地不准将粮食卖给倭寇,以此孤立倭寇,形成围困之势,次第荡平。因战功升右副都御史,兼贵州巡抚。在贵州,苗族首领叶楷凭险为祸,侵害苗民。一麟设离间之计,直捣叶楷老窝,为苗民除害。并上疏朝廷,奏请建立长宁县(在今四川境内)以便治理,获得批准。旋升为都御史,兼户部侍郎,总督治理淮河之务。万历八年(1580),因病在任上去世。 |
▶江谦: 字易园,道号阳复子,徽州婺源(今江湾)人,近现代著名教育家,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。
江谦少年颖悟,在崇明瀛洲书院读书时,受到张謇的赏识。1902年,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——通州师范,邀请江谦任教,并委以重任,先是担任监理,1914年担任校长;同年,江谦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。1914年8月,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,勘察校舍,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。江谦任校长时,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,提倡“三育并举”。他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,还主张“启发式”教育,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,去领悟。江谦亦十分重视实学、体育教育,开全国风气之先。 |
 |
|